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管理技术 >> 网络计划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
华北电网高压输变电GIS系
基于PDA的变电站自动化系
阿克苏公司启用网络工作
基于多线程的变电站综合
地区调度开展MIS建设工作
变电站操作票仿真系统的
智能操作标系统在变电所
变电站仿真培训中缺陷查
变电站实时数据网络化传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模式初探           
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模式初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7:36:31
    工作票制度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传统的手工填写工作票的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此相比,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有助于工作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为提高工作票合格率及杜绝因工作票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可实现拟写工作票、工作票签发、许可、审核、变更、终结、作废,工作票查询、统计等主要功能,并通过局域网将变电工作票的信息以及传递工作票所经环节进行处理和流转,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开始试点。
一、传统工作票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工作票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票工作。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一是表面上有使用工作票,但在工作现场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变更安全措施,或临时变动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而不按规程要求的程序办理,失去了工作票的把关作用,这些人和事实际上是处于无票工作中,酿成事故;二是基建后投产前,一经合闸即带有电压的情况下,没有严格按照《安规》要求使用工作票;三是极个别的工作票签发人一次性签发多张空白工作票,存放在生产现场供工作班随时取用,这种票失去了严肃性,形同虚设,看似有票实无票。 
    2、票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有的工作地点填写不够明确或双重称号不规范。电气工作票没有提前一天送达。甚至有工作许可时间与收到工作票的时间相隔不到10分钟,不利于审查把关。
第二种工作票安全措施栏填写不具体、不明确,安全措施缺乏针对性。应(已)设遮拦和挂标示牌的填写不完整。有些部分停电工作应设遮(围)栏的,没有设置;邻近带电构架没有挂标示牌。标示牌悬挂地点和遮拦装设地点不够明确。电气工作涉及热力机械等方面要执行的安全措施,有的没有在备注栏明确或附安全施工作业票,有的备注无执行情况反馈;临时地线(地刀)未拆除的工作票,盖了“工作已结束”章,或拆除地线(地刀)组数与挂的组数不相符,也没有说明原因。
    “保留带电线路或带电设备”、“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补充安全措施”应填明的,票上没有填写。有的用词含糊,填写内容指示不明确,如“附近设备带电,应保持安全距离……”等。选择工作方式不当。一是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用了第二种工作票,如在开关室(站)内需做遮(围)栏等安全措施的工作,应填用第一种工作票而填用了第二种工作票;二是应填用电气工作票,用了线路工作票;三是不符“三同”情况(同一电压、位于同一楼层、同时停送电,且不会触及带电导体时)的不同电气连接部分只用一张第一种工作票。 
(二)传统工作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工作票签发流转耗时多。
2、手工填写准确率低。
3、统计数据不准确。
4、人为违章因素无法得以限制。
    长期以来,电力部门针对手工开工作票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收效甚微。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模式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使不同地点的各部门协同工作成为现实。使工作票能够在变电站、检修班组及公司机关等部门传输,缩短工作票许可的时间,提高工作票的安全性、规范性,规范工作票管理流程,为变电运行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建立功能完备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实用功能
(一)工作流程
    变电工作票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以及生产(安监)管理人员设置工作权限。不同身份的人员进入系统后可完成不同的工作项目,主要流程如下:
    第一步:填写工作票,以工作负责人身份进入该系统后直接调用工作单位的系统接线图,并可通过对接线图的操作填写工作票。工作票填写完成后,连同在接线图中所作的标注提交给签发人进行审核签发。
    第二步:签发工作票,以工作票签发人身份进入系统后,可打开提交后的工作票以及工作所在单位的系统接线图进行工作票审核。在审核时,签发人可浏览工作票页面,查看系统接线图以及工作区内所作的各种安全措施,无问题后点击“签发”按钮,输入密码后完成工作票的签发。
    第三步:受理工作票,以值班人员身份进入系统,可打开已签发的工作票,同样可通过工作票页面和图形进行审核,检查其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善,同时可通过操作按钮完成“已经布置安全措施”的相关内容,无问题后可打印工作票进一步完成许可工作。许可开工和收工后可分别在工作票管理界面中输入开收工时间,完成工作票执行记录工作。
    第四步:工作票执行过程的监察,生产管理人员进入系统后,可进入工作票管理系统查看工作票执行情况。打开具体工作票页面进行内容检查,完成对工作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二)实用功能及其优越性
    1、利用图形编写工作票:管理系统具有图形填票功能,直接针对具体设备进行编辑,并提供了该设备所需附属元件以及工作术语的编辑选择功能,在图形中直接显示安全措施的布置方式直观实用,最大程度避免了人员手工修改工作。在图形中填入设备标记,直观方便地反映“安全措施”的设置状态,便于工作票审核及使用。系统的图形界面来自具体的工作地点,通过网络调用,直观反映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力提高开票的正确性。工作票在准许过程中有操作校验,防止不安全的票产生。没有多进程、多窗口,其丰富的下拉式菜单和灵活的滚动式窗口。
    2、工作票生成的方式:管理系统采用图形化界面表示变电站一次接线图,通过图形写票形成操作描述语言,是一种用户自主可视化的、高度智能的工作票生成系统,在原理上完全模仿操作人员编写工作票的思维过程。工作票的起草、核准都只需在一次设备图上用鼠标点击就能生成;标示牌自由放置,系统会自动识别,并生成相应描述;遮栏随心拖放设置,系统会自动识别,并生成相应描述;只需鼠标点击就能形成工作票,避免写票和操作思路分离,并杜绝了笔误。
    3、实现网络传输工作票:编写完成的工作票,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给工作票签发人,签发人输入密码登录系统后即可打开所需签发的工作票,执行审核和签发工作。签发工作票的同时可查看系统接线图以及设备的位置关系,利用在图形中所作的各种标记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方便、直观。已签发的工作票再通过网络传递给工作现场,由运行部门进行审核、打印和受理工作。若接票后发现工作票有问题,可拒绝填写,并及时将工作票返还,由检修人员重新更改后再上传,系统从写票开始,就严格按照写票的流程进行,一旦在某个流程中出现问题,马上可返回工作票,直到消除问题为止。最后变电站在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后,把已具体落实的情况回传到申请部门,从而完成工作票的全过程管理,实现闭环管理。
    4、利用系统维护完成对工作票内容填写和管理的规范化:系统要求开放性维护功能,要求基于J2EE技术架构,采用大型分布式数据库。并支持在线的数据备份,防止了因重要数据的丢失而引起的重复工作,开放的矢量元件库开发工具,能满足变电站设备的新增和变更。管理系统设置功能模块,实现操作人员、变电站及其设备单元划分、作业班组及成员、危险点及控制措施、设备挂牌位置、注意事项(二种工作票)等项目的维护方式。系统全程控制整个工作票的工作流程,对签发、接收、许可、变动、延期、结束等各个环节的操作予以鉴别和跟踪。同时,将数年的工作票保存为强大的工作票库,通过以返回票、暂存票、待签票、已签票、待审核票、待许可票、正式票、历史票、典型票、废票十个流程功能,方便可随时进行查询、统计、分析。这样的系统才能适应电力系统的应用要求和电力系统的发展。
    总之,工作票管理系统是新一代电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有助于工作票流转透明化,状态实现全过程监控,便于及时了解现场作业情况;更大程度地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设备、电网安全。规范了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了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