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管理技术 >> 网络计划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华北电网信息化建设取得
电网信息化: 锁定数据中
一个企业的现代变革——
华北电网高压输变电GIS系
中间件技术及其在电网调
基于WebGIS的电网运行监
华北电网数字化科技项目
基于保护整定值判别的电
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
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及其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贵州电网:阔步向数字化大电网迈进           
贵州电网:阔步向数字化大电网迈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7:35:30

   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末,贵州电网可形成5条交流、2条直流送电广东的大通道,输送广东的电力届时可达800万千瓦以上,随着贵州电力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的应运而生,贵州电网已切实跨出向数字化大电网迈进的步伐。
 
    过去的几年,贵州电网公司紧紧围绕南方电网公司“强本、创新、领先”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兴网,贵州电网通信、信息化得到高速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电网技术支持体系,作为电网的三大支撑技术,电网延伸到哪里,信息通信就跟进到哪里,电力信息通信事业切实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贵州电力通信网已覆盖全省发供电企业,形成以光纤通信为主,数字微波通信、载波通信等为辅的现代综合通信网络,并已建成光纤通信网络、行政交换网、调度交换网、综合数据网、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同步网和通信监控系统。
 
    其中,贵州电网已建成105个分会场的电力可视会议系统,这套系统在双视频流发送、公私网穿越技术、实现三级级联等技术方面,处于国内电力系统领先水平;贵州电力光纤通信网已建成光纤通信双“日”字形环网,线路长超过3300千米,光纤通信站97个,覆盖全省9个供电局、500千伏变电站及220千伏变电站和电厂,不仅承载传统电网调度电话、行政电话、自动化等通信业务,同时也承载着安全自动装置和继电保护信息等涉及电网安全的重要业务,成为贵州电力信息主要传输平台。在此基础上建成宽带数据网络,为贵州电力提供了信息高速公路,充分整合了各种业务数据与资源,为贵州电力安全经济生产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贵州电网信息化围绕企业主营业务,围绕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展开。目前,已建成和投运了覆盖贵州电网省、地、县三级电力95598客户服务系统。目前电力95598客户服务系统在省内地区级应用覆盖率达100%,县级局应用覆盖率达93%;已建成和投运覆盖贵州电网省、地、县三级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营销管理在省内地区级应用覆盖率达100%,县级局应用覆盖率达89%;在全国首家引入EAM平台开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系统使用地区覆盖率已达100%。该系统引入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大量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嵌入系统软件流程,初步实现贵州电网变电、输电、调度、技术监督业务实时在线监管。
 
    现代化电网离不开信息通信支撑。贵州电力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将全力打造贵州电网信息高速公路,以通畅、高速、可靠的通信网架和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确保贵州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