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更新改造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信
大陆中电电站厂级监控信
基于PDA的变电站自动化系
基于多线程的变电站综合
变电站操作票仿真系统的
变电站仿真培训中缺陷查
变电站实时数据网络化传
电站仿真的模块化建模技
变电站计算机管理系统
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水电站技术改造的三种方法           
水电站技术改造的三种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16:57:23
农村小型水电站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装机一般为数十千瓦至数百千瓦,当时电能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加工和照明,由电网供电后,因其电能质量差、设计不合理、技术落后、机电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相继停止发电。但这些电站的厂房、渠道、压力钢管等水工建筑物和部分机电设备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如果对这些电站投入较少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后,较短时间内即可投入运行,对缓解当前电力供需矛盾和降低供电部门购电成本(小水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为0.18~0.25元)有较为积极的经济意义。
    1  提高发电水头
    利用新技术因地制宜,在原有挡水建筑物顶部安装橡胶坝、自溃坝及水力自动翻板闸门等,以提高河道非行洪时段的发电水头,同时也增加了发电水量,从而达到提高机组出力,增加发电量的目的。以上方法一般适用于无调节(日调节)轴流式低水头水电站(水头小于10 m)。
    对于混流式或冲击式水电站(水头在10 m以上),由于建站时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原有压力钢管管径大部分小于经济直径,而且焊缝较多,水头损失很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新型的双面螺旋埋弧焊钢管和橡胶伸缩节代替传统的钢板卷制的钢管和膨涨鼓,从而减少了钢管横缝,经对比,可降低水头损失35%,同时还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及管道运行稳定性,成本反而降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增加流道过水流量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的轴流式水轮机转轮叶片,与水平面最大夹角为15°,限制了较大流量的通过。上世纪90年代生产的ZDT03系列转轮,其夹角可以达到30°(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20°,25°,30°等),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机组过水流量,从而提高其出力。笔者所在的马滩水电站1998年在江西率先使用这种转轮,单机出力从72 kW增加到95 kW(设计单机容量为100 kW),年发电量从550万kW·h提高到680万kW·h,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另外,将直锥型尾水管改为弯肘型,也可较好提高回收水流能量的效率。
    3  改造发电机励磁系统
    农村小型水电站的发电机,最初大部分采用双绕组电抗分流励磁系统,在运行中普遍存在无功不足和无功振荡现象。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减小分流变阻器阻值的方法以扩大励磁调节范围,在实践中,一般减小到励磁绕组电阻值的1.5~2倍时效果最佳,发电机空载电压调节范围可以从原来的40 V左右提高到80~100 V,大大提高了励磁系统的增励容量,从而降低发电机的功率因数,得到较大的无功输出,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电能的质量。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