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维修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高压输电网地理信息管理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和用户
电力线路的安全管理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
220kV输电线路雷击掉闸分
带电更换10 kV线路耐张绝
35kV线路升压改造分析
RCS-941A型微机输电线路
施工现场的架空线路应如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输电线路建设与展望           
输电线路建设与展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9:41:30
黄志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输电专委会 (北京 100761)
1 输电路线建设的成就

  1908年在中国云南省建成石龙坝至昆明22 kV输电线路,与1898年美国首创33 kV高压输电相隔仅10 a。但20世纪前半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全国输电线路总长度只有6 500 km,且大部分是电压较低的城市和矿区供电线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增长,输电线路建设事业突飞猛进。50年代新建35~220 kV线路3万km,有力地支持了第1个和第2个五年计划的实现;60年代220 kV主干线路增加到1万km,许多省市出现220 kV电网;70年代初,为配合刘家峡水电站向陕西关中负荷中心送电,建设第1条330 kV超高压线路;80年代各地区大量开发水、火电源,华中、东北、华北、华东相继建设500 kV线路;90年代第1条±500 kV葛州坝至上海直流线路竣工投运。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输电线路建设业绩辉煌,全国35 kV以上电压的线路总长度已达65万km,其中接近半数为110~220 kV;330~500 kV超高压线路2.4万km。形成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5个500 kV跨省的大区联合电网,山东、福建、四川独立省内500 kV电网;西北陕、甘、宁、青330 kV联合电网;以及华中与华东2大电网之间实现±500 kV直流互联局面。
  我国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和建设规模已跨进世界输电大国的行列,增长速度更是国外所罕见。通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实践,造就了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勘测、建设、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的专业化队伍;建立了一系列与输电线路有关的科研试验基地;拥有一批线路器材装备制造企业。以上专业技术力量在承担国内输电线路建设任务之外,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创造了不少业绩。

2 展望21世纪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277 GW,列世界第2位;本世纪末将达到300 GW;2020年可望增长到900 GW的规模。以往由于电网建设赶不上发电容量的增长,电源建设投资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影响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供电的需求。国家电力公司成立后,作出“今后工作重点由侧重电源建设转移到侧重电网建设和改造上来,并推进城网和农网建设、改造”的战略转移决策。面向21世纪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的力度和资金投入的份额将会明显加大。
  目前,在建的山西、江苏、内蒙古、北京、云贵与广东之间的联网输电工程,二滩和小浪底水电送出,东北大马路、华东江苏输电等500 kV及西北330 kV主干线路的长度将近2 000~3 000 km。三峡电站送出的交直流500 kV线路总长9 100 km,其中一部分项目包括送华东的第1条±500 kV直流线路也已启动。预计今后10 a内新增的交、直流超高压线路的数量,将会超过以往20 a间所建线路总长度的2倍;至于220 kV和110 kV线路的数量,也将按比例相应增加。国内外经验表明:相邻电网互联具有多种效益,如错峰效益,减少备用容量,保证电网出现事故时相互支援及充分利用廉价电能等。今后在加强各大区联合电网和独立省内电网的同时,大区联合电网之间、大区电网与独立省网之间的互联网将更加得到关注。国家电力公司正在组织三峡与华北、华北与山东、西北与四川、福建与华东等多项联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东北与华北2大电网间的迁西与绥中500 kV线路工程已经付诸实施。根据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和电力负荷增长的现实情况,大容量、远距离的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势在必行,上述在建和规划中的跨区、跨省输电项目也表明了这种趋势。在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推动下,通过三峡电力系统的兴建,有关省、区电网的互联将进一步发展,全国规模的电网互联也将逐步实现。330 kV电压已不能适应西北电网发展的需要,750 kV级线路将在西北地区兴建。作为长江三峡上游后续开发项目,金沙江上的向家坝和溪洛渡等巨型水电站向华中、华东送电的距离,大约分别为1 500、1 900 km,将促进我国1 000 kV级交流线路或±750 kV级直流线路的建设。经过专家论证,上级批准,武汉高压研究所1 000 kV级特高压试验线段已经建成,开始进行线路绝缘、电晕、无线电干扰及生态环境等项试验。电力科学研究院和电力建设研究所也为更高一级的交、直流线路工程的前期研究试验准备了必要条件。
  北联俄罗斯、南通泰国分别架设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输入西伯利亚多余的电力,输出澜沧江丰富的水电,实行与周边国家联网,交换能源的壮举也曾进行过初步可行性探讨,一旦条件成熟,很可能付诸实施。
  电网不断扩大,线路继续向自然环境条件更加复杂的未开发边远地区,以及居民密集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两头延伸。今后工程建设中,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需要研究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对此,应该有所准备。

3 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总结本世纪50 a的经验,剖析目前输电线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对专业技术的发展战略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3.1 调整制订专业技术政策
  大多数发达国家输电线路专业都有明确的技术政策,因此,各国所建设的线路也就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我国电力工业在各个时期也曾有过技术政策,但侧重于缯咀ㄒ怠6杂谑涞缦呗罚邢低场⒂姓攵孕缘匮芯恐贫┳ㄒ导际跽叩墓ぷ鳎龅貌还弧V鞴懿棵挪皇毕麓镆恍┲钊纭霸霾谠即胧薄ⅰ靶录际跬乒恪薄ⅰ胺词鹿蚀胧薄ⅰ翱刂乒こ淘旒邸敝嗔偈毙浴⒕窒扌浴⑸踔敛⒉怀墒斓闹甘拘晕募娲桓鍪逼诘淖ㄒ导际跽摺5沽烁怂鹿试蛭磁澹掖揖龆ㄆ毡榧哟笊杓坪稍兀灰坏┨岢鼋档驮旒郏挚倏偕杓圃6取U庋霾哂星费辖鳎菀撞蟮迹膊蛔阋匀妗⒄返刂傅脊こ探ㄉ琛4送猓凸矍榭霰淞耍际跽呶茨芗笆钡髡彩且淮竺 T缒旮植钠嫒保Х桨偌平谑「植模匀怀晌笔笔滓募际跽撸裨蛐矶嗉毙璧南呗饭こ躺喜蝗ィ淮罅客乒愀纸罨炷恋绺颂娲仁「郑彩∏偈构こ躺下恚杉ú豢赡ㄉ贰H缃窀植幕踉闯渥悖鄹癫欢舷碌鳎炷恋绺嗽耸浜褪┕し延梅炊黾樱眯б娌幻飨裕褂幸恍┘际跷侍獬て谖茨芡咨平饩觥@吒怂〔牧希苍罅坎捎茫孀懦窍缃ㄉ柩杆俜⒄梗厥敌谐邪┮祷祷婺@┐螅芏嗟厍蚶呤艿较拗啤U庑┰兄行У募际醮胧谛碌奶跫拢筒灰思绦菩小S捎谝酝榷ǖ姆秸胝呶醇啥杓撇蛔魑萍龇桨福械接醒沽ΑH狈γ魅贰⒑侠淼募际跽撸韵呗饭こ探ㄉ韬涂蒲锌⒍己懿焕?br>  制订专业技术政策,一要根据国家和电力工业总的方针政策;二要结合国情特点;三要跟踪国际行情,吸取有益经验。需要组织一批技术高、经验多、综合分析能力强的专家,深入调查,认真研究,反复推敲,才能制订出先进、合理、切实可行的本专业技术政策。每隔一定时期,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演变和技术进步,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3.2 完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
  我国输电线路专业技术标准自50年代初,学习并移植前苏联《电气设备安装规程》中有关架空线路部分章节开始,历经多次修订和补充,逐步形成包括规划、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对于指导线路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确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国外同类标准对比,以及以往执行的经验来看,现行标准存在不少问题。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设计标准又包括部颁和电规院颁2级。各级标准的功能不清楚,不论那一级标准,都是强制性的,都要遵照执行。标准的分级界限也带有随意性,低压线路规程定为国标,高压和超高压定为行标;线路设计规程划为行标,与其相对应的施工验收标准划为国标。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行的相关标准之间缺少协调,有的规定相互矛盾。标准的内容深度不尽合适,大部分标准都规定了具体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甚至列出器材设备的技术特性和参数等,内容太多太繁,有的规定太死,对培养设计人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设计水平颇为不利。
  线路专业标准制订既未设专责机构,也未配专职人员。往往是临时抓差,摊派给某一单位承担,受资金投入、人力安排和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调查研究、科研验证及与国外标准对比等基础性工作难以展开,加上协调管理不够有力,影响修订质量和效果。事实上,有些很重要的条文,科学论证并不充足,靠的是拍板定案,经不起推敲。
  据了解,美国《国家电气安全法规》中有关输电线路的条文只对涉及到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及其他设施的安全等问题作出规定,其余有关线路电气专业和结构专业更详细、更具体的技术性导则(Guide rule),则分别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组织知名专家制订。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也组织各国有关专家参加制订架空线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内容丰富、质量很高,体现当代专业技术的先进水平。虽然并不要求哪个国家,哪个单位贯彻执行,但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推崇,广泛应用,自然形成比较科学的专业技术标准体系。这样的标准制定办法和管理模式是否可资借鉴,建议在深化体制改革中加以探讨。

3.3 提高线路器材设备品质
  电力生产安全第一,为了保证电网供电高度可靠,输电线路工程必须做到设计方案合理、施工质量优秀、器材设备品质精良和维护管理到位。各个环节中,把好器材设备关尤为重要。因此,国际上各大电力公司,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公司,对线路器材设备的选型和招标采购十分认真,很重视厂商的供货业绩和老用户的信息反馈,讲究优质优价,挑选性能优越、器质精良的名牌产品,决不迁就降低要求。厂家也视产品质量和保持信誉为生命线,决不含糊。
  我国受以往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曾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至今供需双方的产品质量意识仍然都比较差。市场竞争局面逐步形成后,受生产装备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的制约,以及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还有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国产线路器材设备与国际名牌产品之间在品种、技术性能和质量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经验表明,线路器材设备的缺陷在出现大风、覆冰和雷击、污闪时,曾导致倒塔、断线和导线落地等造成长时间停电的事故;也发生过高压作业人员的伤亡事故,后果是严重的。在以往工程建设中,考虑到器材设备性能差和质量不稳定,往往采取加大设计裕度的办法,企图加大补偿。如500 kV线路耐张绝缘子串,本应选择双串组合方案,因担心国产30 t瓷绝缘子质量靠不住,而长期改用4串16 t代替;又因国产绝缘子老化率高,设计规程单对瓷绝缘子作出提高常年运行安全因数的规定。钢材规格误差大,铁塔加工精度不高,镀锌质量欠佳,都成为设计选材多留裕度的理由;金具强度令人担心,设计选型提高一级。凡此种种都造成设计方案不合理,技术水平降低,并给施工安装、维护检修带来不便,安全运行也不见得就得到保证。这种做法也和电力工业早日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战略目标相违背,因此,提高器材设备的性能和品质要下决心,不能再迁就。
  目前市场竞争局面已逐步形成,线路器材设备制造厂家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国外知名厂商看好中国市场,不遗余力地推销其名牌产品或来华办厂。NGK唐山电瓷有限公司利用中国优质瓷土和日本先进技术,生产高品位、免维护的大吨位瓷绝缘子;自贡塞维尔公司则用进口玻璃元件进行组装;南京雷电集团引进国外生产线,提高了产品质量;合成绝缘子也加入了竞争行列。应该本着平等互利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2方面的技术和资源优势,选用品质精良、价格合理的产品,提高线路工程的技术档次,加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步伐,并促进民族制造业的进步。

3.4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大致上有2种类别:一类是运行线路的电磁场对人、畜产生电击和可能在长时间作用后引起的生态效应,以及伴随电晕放电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对调幅广播和电视的干扰,此外,超高压直流输电线下及附近空间还有离子流场对人、物的影响等属于电磁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可听噪声在内,这类影响在工程设计中采取适应的技术措施,均可控制在允许值以内;另一类是线路建设占用土地、影响农耕砍树、拆房、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甚至触发泥石流,给自然环境造成损害,也影响社会生活。以往对后一类影响环境的问题重视不够,只有在遇到有关方面索取高额赔偿或协议不成、施工受阻时才引起注意,设法处理。21世纪是人类珍惜和保护地球的时代,针对我国当前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状况,今后线路建设应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规划、选线、定位、设计、施工、运行各个过程都应密切注意环保问题。山区线路根据地形特点,采用4条腿全方位不等高塔腿和不等高基础,尽量减少基面开挖,保护植被,避免水土流失;塔位四周构筑排水沟和必要的护坡。线路走廊资源紧缺地区,采用布置紧凑的塔型;人口密集、耕地较少地区及大面积机耕地区不宜采用拉线。积极研究少砍树、少拆房的线路设计方案;为美化环境,电厂和变电站进出线应提前规划,安排双回路架设,力求布置紧凑、整齐、美观;城市近郊、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区、观光游览区,采用造型美观的杆塔。为加强环境保护而增加一部分线路工程的投资,换来环境和社会效益,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3.5 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
  线路工程实行招投标已有10余年历史,继葛上直流、天广、漫昆等项目的施工安装和器材设备采购实行招投标获得成功之后,大批项目招投标也都达到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唯独设计招投标,究其原因,除受传统观念影响之外,线路设计招投标怎么进行?单纯设计招投标是否可行,局面迟迟未能打开,应该很好研究。一是工作界面如何划分?路径方案选择、沿线勘探工作,基本资料搜集分析和大量协议工作由谁做?如果参与投标的设计院分别都去做,势必乱了套,有关单位也无法接待配合,而这些工作对设计方案又至关重要。二是承包责任不明,工程造价是评标的重要判据,设计院只承担设计,不管施工,报的工程造价,也不过是概算而已,一旦中标,风险谁担?至于勘测设计费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压低设计费意义不大,如果选线协议、搜资等由业主委托另一单位做,设计投标者既不管路径,又不谈造价,卡头去尾后,初步设计剩下的文章就不多了。
  近10多年来,国内有关单位参与过许多海外线路项目投标竞争,中标的也不少。据了解,还未遇见过单纯设计招标的项目。国外的一般做法是:可行性研究和立项之后,先编制概念设计(Conceptual Design),经业主确认作为招标文件的依据。招投标的承包内容包括施工详图,设计和施工安装工程。器材设备有的由业主自行采购,也有的实行包工包料一并招标。看来设计招投标也应与国际通用的做法接轨为宜。

3.6 切实依靠科技进步
  输电线路专业发展历程中,每上一个台阶都离不开科研开发。第1条220 kV松东李线、第1个长江大跨越、第1项330 kV超高压工程、第1批500 kV项目及±500 kV葛上直流线路,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都是由主管部门组织全国各单位力量协作攻关,立竿见影,对工程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初搞出来的科技成果,至今仍在许多工程中应用。近年来工程项目大大增多,技术力量大大增强,但针对工程的科技开发活动,似乎不如当年那么红火。可能与机制转换过程中,有些关系没有理顺,措施政策不配套,以及机构重组、人员更替、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关。但最关键的还是科研开发如何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问题。
  三峡交、直流送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虽然电压还是500 kV级,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就有不少问题,甚至是难题需要解决。电站出线段同塔双回路,如何提高耐雷水平,避免双回路同时跳闸,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鄂西、川东山区局部重冰规律研究及其对策;华中、华东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如何压缩线路走廊,减少砍树、拆房,以及跨树、跨房方案的探讨;多处跨长江、汉江的方案研究,大截面四分裂导线张力架线技术都是很有价值的课题;华东江苏输变电项目中的江阴长江大跨越,是世界最大的大跨越线路工程,跨越档距2 303 m, 塔高350 m,塔型选择,结构设计,基础设计,导线选型、防振、防舞动措施,OPGW架设,登塔设施,高塔防雷,航空标志等课题都是很有分量的。面对上述2个世界瞩目的输电线路项目,理应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搞出成果,看来还需要主管部门搭台,选准课题,大家协作,不要错过时机。

3.7 改善施工运行技术装备
  长期以来,我国输电线路施工安装和运行检修主要靠人力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许多山区线路远离交通线,大量器材、沙石料甚至施工用水都是人背上山,人工开凿土石方;运行人员步行巡线;检修抢险也只有几辆汽车和一些简单的工器具。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大规模超高压、特高压线路建设和安全运行的需要。为改善过于沉重的劳动条件,保证工程质量和运行线路的良好状态,势必要逐步采取机械化和现代化,达到减人增效,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目标。
  国外普遍采用的直升飞机巡线、吊装杆塔和展放导线的工艺,以及远红外成象遥感系统在线监测绝缘子、导线和金具缺陷等技术也已在国内试验成功,推广应用。卫星定位系统、恶劣气象预报和其他新技术也应积极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因地制宜研制开发投资少、奏效快的小型化施工检修机具,特别是杆塔基础施工机具很适用山地线路的特点。
  提高施工运行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工程造价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建议主管部门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提高工效、缩短工期、改善质量、有利环境保护、保证供电安全等综合效益的角度,进行全面权衡。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