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之家行业门户网运行
文章 下载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设备维修与管理培训
您现在的位置: 设备维修与管理 >> 设备管理 >> 基础管理 >> 维修管理 >> 资讯正文
 
赞助商
 
 
最新文章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索设备备件更换规律,实现设备
 创新设备管理 提升竞争优势
 设备管理关乎企业效益
 TPM自主保全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驱动离心泵的电机电流高的原因及
 离心泵运行时不打量的原因
 离心泵一般容易发生的故障有哪些
 离心泵各零部件的检修标准
 计量泵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推荐技术
 
 
相关文章
 
山东省青岛电力行业采用
广东省燃气轮机组的现状
对广东电网开展发电机进
广东省几种烟气脱硫技术
广东电网110 kV、220 kV
广东的消雷器和古塔受雷
广东省变压器110 kV及22
广东省粤北地区电网谐波
天广交直流输电系统对广
广东省35 kV以上高压农村
 
客户服务
 
如果您有设备方面好的文章或见解,您可以送到我们的投稿信箱
客服电话:0571-87774297
信   箱:88ctv@163.com
我们保证在48小时内回复


s

b

g

l

.

j

d

z

j

.

c

o

m

 

对广东省合成绝缘子雷击闪络问题的分析和意见           
对广东省合成绝缘子雷击闪络问题的分析和意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4 9:43:15
.93 37.5
  以上事实说明,虽然广东省位于多雷区,但就现有的具体状况来看,使用合成绝缘子后线路的耐雷水平提高了。因此,大量推广使用合成绝缘子在广东省不仅是防污对策,也是防雷对策。但是,对其雷击闪络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2 足够的干弧距离是保证合成绝缘子耐雷水平的关键因素
  分析广东省发生雷击闪络的合成绝缘子的情况(见文献[2]),发现1997年110 kV发生雷击闪络的38支合成绝缘子中,有20支干弧距离不满足JB/T8460-1996所要求的1 000 mm[1]。可见,干弧距离太短(未达标准),是造成广东省合成绝缘子发生雷击闪络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疑,在属多雷区的广东省,这是应严格禁止的。
  另一方面,现行标准[1]中规定的110 kV合成绝缘子的干弧距离为1 000 mm,对于多雷区,尤其是雷电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来说,也是偏小的。按其规定,110 kV绝缘子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为550 kV,而其干弧距离只有1 000 mm。这是不够的。在运行中,绝缘子是处在导线与铁塔的环抱中的,两端的电极并不是典型的针对针型,因而其雷电冲击耐压必然小于典型的针对针的空气间隙。当绝缘子在厂家进行冲击耐压试验时,往往未模拟塔窗的邻近效应。所以干弧距离为1 000 mm的绝缘子,在厂家也都可以通过550 kV耐压。但在实际运行中,该干弧距离就显得偏小了。据悉,现在IEC有关标准的修订中,已拟将对应于550 kV冲击耐受水平的干弧距离改为1 050 mm。广东省运行中仍有不少干弧距离不小于1 000 mm的合成绝缘子也发生了雷击闪络(其中不少是无均压环的),这就反映了该长度偏小的问题。而且,由于广东省雷电流较大(平均为37. 5 kA,个别地区达49 kA),1 000 mm干弧距离的绝缘子耐雷水平就更显不足。例如,中山局使用已加长了一个伞裙长度的绝缘子,但由于雷电流较大(57 kA,59. 3 kA),仍发生两次雷击闪络。随着合成绝缘子在广东省使用量的迅速增长,预计该问题还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如前所述,合成绝缘子(特别是110 kV及以下等级的合成绝缘子)本身存在的不可克服的不利因素,使它的耐雷水平先天劣于同长度的瓷(或玻璃)绝缘子,因此,只有将其加长才能保持原有的耐雷水平。该长度稍微加长,并不会明显影响杆塔结构,但对合成绝缘子耐雷水平的提高却是明显的。
  总之,对于地处多雷区及雷电活动特别强烈地区且雷电流又较大的广东省,应严格禁止使用干弧距离小于现有标准的合成绝缘子。同时,对于110 kV合成绝缘子,干弧距离最好不小于1 050 mm。对于雷电易击点所使用的合成绝缘子,更应适当加长。
3 均压环对合成绝缘子的保护作用
  为达到均压的目的,500 kV的合成绝缘子须在两端配置均压环;220 kV的只需在高压端配置;110 kV无需配置。这在现行标准[1]中已有规定。但是,对于运行中的合成绝缘子,需要有一种在发生闪络时能将电弧拉开以保护绝缘子硅橡胶表面及其端部的保护装置。实践证明,这种保护装置对保证合成绝缘子的安全运行及减少停电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均压环实际上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目前,110 kV合成绝缘子在运行中也常常配置均压环,但配置方式是否合理将大大影响合成绝缘子的运行性能。
  要起到上述保护作用,必须在绝缘子两端都配置均压环。若只在高压端配置,并不能将电弧由绝缘子表面引开,也不能保护另一个端部。这样的配置既起不到保护作用,又减少了干弧距离,降低了耐雷水平,这是最错误的一种配置。广东省发生雷击闪络的110 kV绝缘子大多数就是这样配置的。
  两端配置均压环无疑会降低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根据某厂的试验结果,110 kV合成绝缘子雷电冲击闪络电压与配置均压环的关系为:配置一个均压环,下降约5%;配置两个均压环,下降约8%),但可以使绝缘子的表面特别是端部得到保护,因此虽然配置均压环后遭雷击时可能会发生闪络引起跳闸,但闪络只是在两均压环之间发生,受损的仅仅是均压环,而绝缘子得到了保护,且可以成功地重合闸,其影响仅仅是线路跳闸率高一些,并无实际损失。只要雷击跳闸率可以接受(不致使线路开关检修过于频繁),这种配置是合理的。实际上,国外的做法是,宁肯检修开关频繁些,也不愿发生重合闸不成功的线路故障,因为检查线路故障远比检修开关麻烦。
  不装均压环当然不会降低耐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雷击闪络的次数。不过,一旦发生闪络(如遇到较大的雷电流时)就可能使绝缘子的表面及端部遭受严重甚至是致命的损坏,从而造成停电损失。根据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进行的憎水性试验,合成绝缘子遭雷击闪络未被严重烧伤的伞裙大部分还具有憎水性,但烧伤严重的伞裙其憎水性几乎完全丧失[3],将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因此,保护伞裙不被严重烧伤是非常必要的。而绝缘子端部金具的损坏一方面可能导致密封的损坏,引起内绝缘下降,另一方面机械强度也可能受到影响,引发掉串等恶性事故,这正是电力部门最为忌讳的。而且不装均压环对合成绝缘子本身的质量要求也提高了,一方面其内绝缘须能耐受住雷电在表面闪络时引起的陡波冲击,另外其伞裙及端部金具也须能耐受住强大的工频续流电弧作用而不被烧蚀,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广东省发生过雷击闪络的合成绝缘子中,凡两端安装了均压环的,绝缘子表面仍保持良好,仅有局部发白,不作处理仍可继续运行。在高压端安装了均压环的,一般在塔侧的金具都被烧蚀,有的伞裙烧损严重,一般需取下更换。而未装均压环的则两端金具及伞裙都烧损严重,必须更换。例如惠州局运行中未装均压环,雷击闪络的绝缘子均损坏严重,伞裙被严重烧伤。其中一支端部被严重打烂,露出芯棒并已入水,另两支端部金具表面被烧蚀露出内层。
  由此可见,均压环的配置方式非常重要。首先,不应采用只在高压端一端配置均压环的做法;在雷击频繁的地区应同时在两端配置均压环,同时考虑适当增加绝缘子的长度。当然,也可采用能起到同样保护作用的成本又低的其它保护装置(如招弧角等)。
4 结语
  合成绝缘子雷击闪络问题虽然突出,但并不足为怪。与瓷绝缘子或玻璃绝缘子相比,它的耐雷性能有着两面性,最终效果还取决于各地的具体情况。对广东省来说,其总体防雷效果仍优于瓷(或玻璃)绝缘子,可作为广东省的防雷措施之一。但对其雷击闪络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损失。
  足够的干弧距离是保证合成绝缘子耐雷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多雷区,不仅应严禁使用干弧距离不满足现行标准的合成绝缘子,而且对110 kV合成绝缘子的干弧距离应大于现标准[1],应增为1 050 mm;在雷电易击点,还应再适当加长。对现有标准[1]建议应该加以修订。
  在雷击频繁的地区,合成绝缘子采用保护其硅橡胶表面和端部的保护装置是十分必要的,均压环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装置。但不应采用只在一端配置的做法,而应同时在两端配置。广东省电力局制定的《广东省电力系统使用合成绝缘子的暂行规定》早已明确指出:“鉴于本省属多雷区,使用合成绝缘子必须注意审核其雷电全波冲击耐受电压水平满足该地点的耐雷水平的设计要求,对某些耐雷水平要求较高的地点,必要时应考虑增加合成绝缘子长度。在线路雷击跳闸频繁地区,一般应考虑绝缘子两端配置均压环以保护绝缘子本体不因闪络而损坏”。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措施是正确的。
5 参考文献
 [1]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B/T8460-1996《高压线路用棒型悬式复合绝缘子尺寸与特性》.1996
 [2]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广东省合成绝缘子运行总结.1998
 [3]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运行中合成绝缘子性能检测报告.1998

上一页  [1] [2]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机电之家设备管理网
    致力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
    网络110
    报警服务
    服务热线:0571-87774297 传真:0571-87774298 电子邮件:donemi@hz.cn 服务 QQ:66821730
    机电之家(www.jdzj.com)旗下网站 杭州滨兴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机电之家--中国机电行业门户·设备维修与管理

    主办:杭州高新(滨江)机电一体化学会
    浙ICP备05041018号